从练习唱歌、书法到学习京剧、腰鼓、柔力球、太极拳、葫芦丝杠杆如何使用,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一村社区居民陈琳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她和老伴陈胜龙几乎每天泡在莲花一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记者走进这个党群服务中心,AI气息扑面而来。从AI智慧琴房的零基础快速入门,到AI理疗的智能机器人健康服务,再到AI创客编程的创新思维培养,一系列智能服务打破了时空界限,让党群服务从“值守型”转变为“自助型”“智能型”。
如今,莲花一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公益活动场次已从一年前的每周15场提升到如今的100多场,日均人流量从200多人次跃升至1000多人次。
这些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华富街道导入“AI+服务”运营模式的成功实践,也是福田区推行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模式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福田区是深圳中心城区,全区共建有102个党群服务中心。“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党群服务中心人气不旺,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福田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薛志刚说,2024年以来,该区在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的基础上,培育引进公益性、规范化、可持续的服务项目,优化阵地功能和服务品质,深度激活了社区“造血”功能。
展开剩余51%比如,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引入深圳市科学馆人气项目“易趣机器人”,预约场场爆满;南园街道锦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培育“初心咖啡”品牌,在大众点评长期居“华强南咖啡厅口味榜”第一名;香蜜湖街道香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24小时图书馆、24小时健身房、百姓K歌房等特色服务功能区,链接辖区企业开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月人流量超过6万人次。
“我喜欢来这里放松身心,喝咖啡、聊家常,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南园街道锦龙社区居民曾女士说,升级后的党群服务中心既温馨又舒适,大部分空间用于服务群众,既有面向老中青的“身心理疗区”,也有提供给青少年的“文娱共享区”、新就业群体的“暖蜂驿站区”。
作为深圳密度最高、最具活力的商圈——福田CBD商圈,一度面临企业党建薄弱、企业推广难、文化服务少、青年白领留不住等问题。为此,福田CBD商圈党委创新打造一个商圈党校、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个企业展示平台、一个CBD文化节、一个商圈趣味运动会“五大工程”,盘活了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功能。
目前,福田区102个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模式,共引入257个社会化运营服务项目杠杆如何使用,包括助老服务、幼儿托育、青年夜校、运动健身、咖啡茶吧等类型,覆盖老中青幼全龄段,一大批公益、低偿的服务项目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生活文化需求。 (本报记者周科)
发布于:北京市